一条手串,如经过自己精心搭配再进行盘玩后,如同自己的一幅作品,赋予了他新的灵魂与内涵,彰显了主人的独特个性和审美品味,意义非凡。所以很多朋友请回珠子之后,会问我如何DIY自己心爱的珠子,由于涉及内容较多,非三言两语所能阐述清楚,故有分享关于手链搭配的想法,今天分享的是关于手串搭配的简明介绍,具体的搭配方法还在努力编辑中,当中需要一些作品和案例展示,也希望有自己满意作品的朋友能慷慨奉献,把自己满意的作品发给我,与各位佛珠手串爱好者一起分享。今天主要对佛珠手串搭配文化做个简单分享。
历史渊源
目前,最能让人感受到近年来“收藏热”席卷市场的,恐怕莫过于人们腕上形貌各异的手串了。作为文明古国,佩戴饰品的传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,并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、文化和宗教内涵。据《韩非子·观行》记载: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缓己;董安于之性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故以有余补不足,以长续短之谓明主。”意思是说,性子迟缓的人,就随身佩戴弓弦类的饰物以自励,因为弓弦有绷紧的意思;性子急躁的人,就随身佩戴牛皮或布匹类的饰物以自警,因为牛皮有舒缓的意思。因此,性子急的西门豹才佩戴牛皮,而性子缓的董安于则佩戴弓弦。
而具体到手串的由来,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佛珠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。佛珠分三种形制,即挂珠、佩珠、持珠。大者挂于颈部胸前,谓之挂珠;中者戴在手腕或谓之佩珠;小者握于掌中,谓之持珠,亦有谓之念珠者。
经过长时期的演变,到了清代上至皇帝下至文官五品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戴朝珠。朝珠就是佛教数珠的发展,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,梵文称满洲为“曼殊”的转音,佛教徒对清朝皇帝有“曼殊师利”大皇帝之称。
到了现代,手串已经广为普及,手串在佩戴时,或粗犷、或文气、或张扬、或内敛,这些都能通过所佩戴的手串表露出来。各种材质手串和手串中的配珠,也在不断传承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手串文化。其次是吉祥寓意的文化传承。例如,佩戴雕刻蜘蛛的橄榄核手串,收藏爱好者知道了雕刻题材体现出“知足常乐”的寓意,同时也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。第三,手串体现出养生文化。有些材质本身对身体的微量元素、体态平衡等有着微妙的调和作用,促进身体健康。人们在欣赏、盘玩、交流的同时,心情愉悦且心态平和无杂念,这对心理健康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第四是彰显价值的收藏文化。在手串赏玩价值凸显的同时,各种档次、材质的手串收藏价值也被更多的人关注。手串收藏,逐渐变成了收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分支,手串贯穿了大多数文玩收藏覆盖层面,每个品类中的手串精品都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。
手串形式多样
手串本身作为一种装饰品,由于款式多样,能够随心所欲地通过品类、配饰、颜色以及风格等来进行搭配,彰显主人的独特个性和审美品味,因而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佩戴手串的行列,并且很多人不惜重金进行投入,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“玩的就是独一无二的个性”。DIY成了新潮流,更多爱好手串的人,喜欢自己买东西来搭配,节省成本是一方面,更多的原因是能够随自己的喜好并且更加与众不同,如果送人也更有心意。
目前有很多商家售卖的菩提、蜜蜡、水晶、南红等珠串,通常都是半成品,就是少了配珠、“佛头”和其他配饰的“串”,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奇怪,但是爱好自己搭配、自己穿的人们,即便是卖家提供穿好的成品,可能也会买回来拆掉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穿一条。很多爱好DIY的收藏爱好者,在搭配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,例如硬度悬殊较大的不适合在一起搭配、藏式的扁珠不适宜配圆球形的三通、纯天然的配饰才是最理想等,而一些比较适合当配珠的品类也因被更多人所选择而广受爱好DIY的人们喜爱。通常需要先选颜色再选材质。需要红色配珠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南红和红珊瑚,需要蓝色的配珠人们通常会选择青金石,需要黄色配珠的人们选择琥珀、蜜蜡的最多,需要绿色配珠的人们选择绿松石最多,需要白色配珠的人们选择牛骨、驼骨、砗磲,需要黑色配珠和隔片的人们选择椰壳、黑玛瑙、黑曜石等。
搭配理念
搭配本身是一门学问,常见的有服装搭配,好的搭配能让简单而平凡的材质赋予二次生命,绽放夺目光彩。而手链的搭配则是颜色和材质搭配的结合。所以在搭配之前需要对颜色和材质还有佛珠文化有一定的了解,这样在搭配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,也不会出现一些文化上的禁忌和错误。颜色搭配应遵循色彩学的构成理念,本人艺术出身,所以对色彩学有一定的了解。色彩构成应用在手链搭配上主要有:统一变化,对比协调等,这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多,后期会有详细分享,敬请期待。